白皮書

Polaris (POLS) 

構建以POLS為核心、利用三維分點式結構與網絡效應證明(PoNE)技術的RWA孵化平臺,通過星域質押與通縮螺旋驅動實現可持續Web3智慧經濟體

 

POLS想要打造能夠重塑全球真實資產(RWA)發行與流通範式,打破傳統金融體系下重資產流動性差、參與門檻高的固有壁壘,構建 “鏈上星域 - 鏈下實景” 深度綁定、無縫耦合的智慧經濟生態。這一生態不僅實現數字空間與物理世界的價值互通,更能通過實時數據交互、動態權益調整,讓鏈上資產始終與線下實體經濟的運營狀況同頻共振。

通過深度融合元宇宙三維分布式節點的沉浸式交互能力、PoNE 網絡效應共識的高效協同機制,以及通縮型星域質押的價值穩定模型,POLS創新性地將不動產、新能源項目、高端制造設備等傳統重資產,轉化為具備可拆分持有、可持續迭代升級、可社區共同治理特性的加密原生收益單元。這一轉化過程不僅降低了重資產投資的資金門檻,更通過透明化的鏈上記錄保障權益安全,最終讓任何個體都能輕松參與其中,真正實現 “擁有一塊鏈上星域,分享一份實體經濟增長” 的普惠價值願景,為全球資產數字化轉型提供可落地、可複制的全新路徑。

 

 

 

第一章 引言

 

1. 現存危機與問題-DeFiGameFi收益的疲勞與價值模型的不可持續性

Web3生態系統,特別是以GameFi和DeFi為代表的領域,正普遍經曆一種被稱為“疲勞”的現象。這種“疲勞”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多種負面表現的集合,它們共同指向一個核心問題:當前大多數Web3項目的價值模型存在根本性缺陷,難以支撐其長期、健康的發展。這些表現具體包括用戶參與度的持續下降、收益率的劇烈波動以及新項目生命周期的顯著縮短。這些現象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加劇,共同構成了Web3行業當前面臨的嚴峻挑戰。

 

1.1 用戶參與度下降

用戶參與度是衡量任何互聯網產品或生態系統健康度的核心指標,在Web3領域尤其如此,因為用戶不僅是消費者,更是網絡效應的構建者和價值的共同創造者。然而,當前許多Web3項目正面臨著用戶參與度急劇下降的困境,這直接威脅到項目的生存和發展。

1.1.1 成因分析:代幣貶值、價值感缺失與體驗不佳

用戶參與度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於項目未能為用戶提供持續、穩定的價值。這種價值的缺失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經濟價值、功能價值和情感價值。

首先,經濟價值的流失是最直接的原因在大多數GameFi或X-to-Earn項目中,用戶參與的主要動機是獲取代幣獎勵。當這些代幣的價格因市場波動或項目內部經濟模型失衡而持續下跌時,用戶的“賺錢”預期便會落空,參與的動力也隨之消失 。例如,在Axie Infinity的鼎盛時期,玩家可以通過遊戲賺取可觀的收入,但隨著其代幣SLP和AXS價格的暴跌,大量以“打金”為目的的用戶迅速流失,導致日活躍用戶(DAU)從峰值時期的270萬銳減至35萬以下 。這種由代幣貶值引發的用戶流失,是許多Web3項目面臨的共同難題。

其次,功能價值的缺失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許多Web3項目過度強調其代幣的經濟屬性,而忽視了產品本身的功能性和可玩性。如果一個遊戲本身不好玩,一個DeFi協議本身缺乏創新或實用性,那麼即使用戶最初被高收益吸引,也很難形成長期的粘性。一旦市場上出現收益更高的替代品,用戶便會毫不猶豫地遷移。這種現象在Blur空投後表現得尤為明顯,空投結束後,用戶數和交易量迅速回落至空投前水平,甚至更低,這表明用戶並未因產品功能而留下,僅僅是追逐短期利益 。此外,糟糕的用戶體驗,如複雜的操作流程、高昂的交易費用(Gas費)和不穩定的網絡性能,也極大地阻礙了用戶的持續參與,特別是對於非加密原生用戶而言,這些門檻足以讓他們望而卻步。

最後,情感價值的缺失同樣不容忽視一個成功的社區需要強大的凝聚力和歸屬感,這需要項目方與用戶之間建立長期的信任關系。然而,許多項目方采取短期主義策略,通過過度承諾和高額激勵吸引用戶,一旦達到目的(如完成融資或代幣發行),便對用戶和社區疏於維護。這種“割韭菜”的行為嚴重損害了用戶的信任,導致社區氛圍惡化,用戶不再願意為項目貢獻自己的時間和資源。當市場出現負面消息時,缺乏情感紐帶的用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拋售代幣並退出社區,進一步加劇了項目的衰退。

 

 

1.1.2 演變過程:從價格下滑到用戶流失的惡性循環

用戶參與度的下降通常遵循一個典型的惡性循環路徑, “死亡螺旋”(Death Spiral) 。這個過程始於項目內部或外部因素導致的代幣價格下跌。一旦代幣價格開始下滑,早期以盈利為目的的用戶(尤其是“雇傭兵”用戶)會最先感知到風險,並開始拋售代幣以鎖定利潤或減少損失 。這種拋售行為會進一步增加市場上的代幣供應量,在需求沒有相應增長的情況下,導致價格加速下跌。

價格的持續下跌會引發更廣泛的恐慌情緒。原本計劃長期持有的用戶,看到資產價值不斷縮水,也會開始動搖,並加入到拋售大軍中。此時,項目方可能會采取一些緊急措施,如增加代幣銷毀機制、調整獎勵發放速度或進行市場回購,試圖穩定幣價。然而,這些措施往往治標不治本,如果項目的核心價值(如產品吸引力、真實收入)沒有提升,這些幹預措施很難扭轉市場的悲觀預期。例如,Terra/LUNA的崩潰過程中,盡管Luna Foundation Guard(LFG)動用了大量儲備資金(包括比特幣)來捍衛UST的錨定,但在巨大的恐慌性拋售面前,這些努力最終都付諸東流 。

隨著用戶大量流失,項目的網絡效應開始瓦解。在Web3中,用戶的參與本身就是價值的一部分。用戶的減少意味著社區活躍度的降低、內容產出的減少以及網絡價值的下降。這會形成一個負反饋循環:用戶流失導致項目價值下降,項目價值下降又進一步導致更多用戶流失。最終,項目可能會陷入一個“鬼城”狀態,即雖然協議仍在運行,但幾乎沒有真實的用戶活動,只剩下少數投機者在進行零和博弈。

1.1.3 直接後果:社區活力喪失與項目生態萎縮

用戶參與度下降的直接後果是社區活力的喪失和項目生態的萎縮。一個健康的Web3項目需要一個活躍的社區來共同推動其發展,包括產品測試、功能建議、內容創作、市場推廣等。當核心用戶大量流失後,社區的創造力和活力便會枯竭。Discord、Telegram等社群頻道會變得沉寂,治理提案的參與度和質量也會大幅下降。項目方將失去來自社區的重要反饋和支持,產品迭代和創新的速度會顯著放緩。

生態的萎縮則體現在多個方面。對於GameFi項目而言,玩家數量的減少會導致遊戲內經濟系統的崩潰,NFT資產的價值會一落千丈,遊戲的可玩性也會因缺乏對手或隊友而大打折扣 。對於DeFi項目而言,用戶的流失意味著總鎖倉價值(TVL)的下降,這會降低協議的流動性,增加交易滑點,從而影響用戶體驗和協議的盈利能力。此外,生態的萎縮還會影響項目的融資能力。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在評估一個Web3項目時,會重點關注其用戶數據和社區活躍度。一個用戶持續流失、社區死氣沉沉的項目,很難獲得後續的資金支持,從而陷入 “資金短缺-發展停滯-用戶流失”的困境,最終可能導致項目的徹底失敗

 

 

 

 

 

1.2 收益率波動過大

收益率是吸引用戶進入Web3世界的重要驅動力,尤其是在DeFi和GameFi領域。然而,當前許多項目提供的收益率極不穩定,呈現出劇烈波動的特征。這種波動性不僅增加了用戶的投資風險,也暴露了項目價值模型的脆弱性。

1.2.1 成因分析:代幣通脹機制與市場投機行為

收益率波動過大的核心原因在於項目價值模型的內在缺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不可持續的代幣通脹機制和由投機主導的市場行為。首先,許多Web3項目,特別是早期的GameFi項目,其獎勵機制設計存在嚴重問題。為了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用戶,項目方通常會設置非常高的年化收益率(APY),例如StepN和Axie Infinity在初期都曾提供數百甚至數千的APY 。這些高收益並非來自項目的真實收入,而是通過大量增發項目代幣來支付的。這種“印鈔”式的激勵模式,本質上是一種龐氏結構的變體,即早期用戶的收益來源於後期用戶的本金或代幣購買

這種模式的不可持續性在於,代幣的供應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呈指數級增長,而需求(新用戶的入場資金)的增長速度往往跟不上供應的增長速度。根據一個簡單的模型分析,在GameFi 1.0的模式中,老玩家每天產出的代幣會不斷累積,成為市場上的持續拋壓,而新增玩家的數量和消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從長期來看,代幣的產出必然會超過消耗,導致幣價下跌,進而使得以代幣計價的收益率也隨之下降 。當收益率下降到某個臨界點,無法覆蓋用戶的參與成本時,用戶便會開始流失,從而引發“死亡螺旋”。

其次,市場的高度投機性也加劇了收益率的波動。Web3市場,尤其是加密貨幣市場,本身就以其高波動性著稱。市場情緒、宏觀經濟環境、監管政策等外部因素都會對代幣價格產生巨大影響。當一個項目的收益率與其代幣價格強相關時(這在大多數項目中都是如此),其收益率也必然會隨著市場情緒的起伏而劇烈波動。例如,在牛市中,代幣價格上漲,以該代幣支付的收益率(以法幣計價)會顯得非常高,吸引更多用戶湧入;而在熊市中,代幣價格下跌,同樣的收益率則會變得微不足道,甚至為負,導致用戶大量撤離。這種由市場投機行為驅動的收益率波動,使得用戶很難對項目的長期收益形成穩定預期,從而增加了參與的風險。

1.2.2 演變過程:高收益率吸引與不可持續的激勵發放

收益率波動的演變過程通常始於項目方為了快速啟動市場而推出的高激勵計劃。在項目初期,為了吸引第一批“種子用戶”,項目方會承諾極具吸引力的收益率。這些高收益信息通過社交媒體、KOL宣傳等方式迅速傳播,吸引大量追求短期利益的“淘金者”湧入。此時,項目的用戶數量、交易量和總鎖倉價值(TVL)等指標會迅速攀升,營造出一種繁榮的景象。

然而,這種繁榮是建立在不可持續的激勵發放之上的。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項目需要支付的代幣獎勵也越來越多,代幣的通脹壓力不斷累積。項目方可能會嘗試通過引入代幣銷毀機制、增加代幣使用場景等方式來平衡供需,但這些措施往往難以抵消巨大的通脹壓力。

當市場進入下行周期,或者項目的熱度開始減退時,問題便會集中爆發。代幣價格的下跌會直接導致以法幣計價的收益率大幅下降。此時,用戶會發現自己的實際收益遠低於預期,甚至無法覆蓋初始投入的成本。這會引發用戶的恐慌和不滿,導致他們開始拋售代幣並退出項目。用戶的流失會進一步加劇代幣價格的下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項目的高收益率神話破滅,留下的可能是一個代幣價值歸零、用戶寥寥無幾的“爛尾”項目。

1.2.3 直接後果:投資者信心動搖與資金外流

收益率的劇烈波動對投資者信心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投資者,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都希望能夠獲得可預測、可持續的回報。一個收益率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的項目,很難讓投資者對其長期價值產生信任。當投資者經曆了從“高收益”到“負收益”的巨大落差後,他們會對整個Web3領域的創新產生懷疑,認為這些項目只不過是包裝得更精美的龐氏騙局 。

信心的動搖會直接導致資金外流。一旦投資者對一個項目失去信心,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撤回資金,轉向其他看起來更穩定、更有前景的投資標的。這種資金外流不僅限於單個項目,還可能蔓延至整個賽道甚至整個市場。例如,Terra/LUNA的崩潰不僅導致其生態內的數百億美元市值蒸發,還引發了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恐慌性拋售,許多與Terra無關的項目也受到了波及 。

此外,收益率的劇烈波動還會阻礙Web3技術的真正普及。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他們更關心的是產品或服務能否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而不是複雜的代幣經濟模型和波動的收益率。如果一個Web3應用的核心價值主張是“賺錢”,而不是“好用”,那麼它就很難吸引到真正的大眾用戶。當“賺錢”效應消失後,這些用戶便會迅速流失,項目也無法實現從“投機驅動”到“價值驅動”的轉變。因此,收益率的劇烈波動不僅是項目價值模型失效的表現,也是Web3行業走向成熟和主流化的重要障礙。

1.3 新項目生命周期縮短

近年來,Web3領域出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新項目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許多項目在上線初期能夠憑借新穎的概念或高額的激勵迅速吸引大量關注,但往往在短短幾個月甚至幾周內便迅速隕落,陷入“死亡”狀態。這種現象不僅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也嚴重損害了行業的聲譽。

1.3.1 成因分析:模式同質化、缺乏創新與短期主義盛行

新項目生命周期縮短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內在價值的缺失和外部環境的浮躁。

首先,模式同質化和缺乏創新是導致項目快速消亡的主要原因。Web3領域,一旦某個模式(如Play-to-Earn、Move-to-Earn)被證明能夠吸引用戶和資金,便會湧現出大量的仿盤。這些項目往往只是簡單地複制成功項目的代碼和經濟模型,而沒有進行任何實質性的創新。它們缺乏獨特的價值主張、優秀的產品體驗或強大的技術壁壘,僅僅依靠微小的改動和營銷噱頭試圖在市場中分一杯羹。這種同質化的競爭導致了用戶的審美疲勞,也使得項目之間難以形成差異化優勢。當市場熱度退去後,這些缺乏核心競爭力的項目便會被用戶迅速拋棄。

其次,短期主義盛行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在當前的Web3市場環境中,從項目方到投資者,再到普通用戶,普遍存在一種“賺快錢”的心態。項目方更關心的是如何在短時間內通過代幣發行或NFT銷售獲得大量資金,而不是沉下心來打磨產品、構建生態。他們往往會過度承諾,通過華麗的白皮書和營銷包裝來吸引投資者,但在實際開發中卻進展緩慢,甚至直接“跑路”。投資者也更傾向於參與那些能夠快速帶來高回報的早期項目,而不是長期持有那些具有真正價值的資產。這種浮躁的氛圍使得項目很難獲得長期、穩定的支持,一旦短期利益無法實現,整個項目便會迅速崩潰。

最後,資金鏈斷裂是導致項目死亡的直接原因。許多Web3項目在啟動時嚴重依賴風險投資(VC)的資金支持。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投資者風險偏好的下降,融資變得越來越困難 。如果一個項目無法在預定時間內實現自我造血(即通過產品或服務產生真實收入),或者無法獲得後續融資,那麼它將很快面臨資金枯竭的困境。一旦項目方無法支付開發團隊的工資或維持服務器的運行,項目的開發便會停滯,社區也會解散,最終導致項目的死亡。

 

1.3.2 演變過程:快速上線、短期爆發與迅速消亡

新項目生命周期的演變過程通常遵循一個“快進快出”的模式。在項目啟動階段,為了搶占市場先機,項目方往往會選擇快速上線一個最小可行產品(MVP),甚至只是一個概念或白皮書。他們會通過社交媒體、KOL營銷、空投等方式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推廣,迅速提升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市場熱度和高收益預期的驅動下,大量用戶和資金會湧入項目,導致其各項數據指標(如用戶數、交易量、TVL)在短期內出現爆發式增長。

然而,這種爆發式增長往往是不可持續的。隨著項目的推進,用戶會逐漸發現產品本身存在諸多問題,如功能單一、體驗不佳、經濟模型失衡等。同時,早期投資者的代幣開始解鎖,市場上的拋壓逐漸增大,代幣價格開始下跌。當用戶發現項目的實際價值遠低於預期,且無法再通過參與項目獲得滿意的收益時,他們便會開始流失。用戶的流失會進一步導致項目數據的下滑和代幣價格的下跌,形成一個負反饋循環。

最終,項目會迅速從巔峰跌落至穀底。如果項目方無法通過產品迭代或有效的社區運營來扭轉頹勢,項目便會迅速“死亡”。這種“死亡”可能表現為開發團隊停止更新、社區頻道沉寂、代幣價格歸零,或者項目方直接宣布停止運營。整個過程可能只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周的時間,呈現出一種“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特征。

1.3.3 直接後果:市場資源浪費與行業聲譽受損

新項目生命周期過短的直接後果是市場資源的巨大浪費和整個行業聲譽的嚴重受損。首先,大量的資金、人力和時間被投入到這些短命的項目中,但最終卻沒有產生任何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這些資源本可以被用於支持那些真正具有創新性和長期價值的項目,但卻被浪費在了投機和炒作上。這種資源的錯配不僅阻礙了Web3技術的真正發展,也使得整個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脆弱和不可持續。

其次,大量項目的快速死亡嚴重損害了Web3行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當普通用戶看到一個個項目從“明星”變成“流星”,看到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時,他們會對整個Web3領域產生不信任感,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欺詐和投機的“賭場”。這種負面印象會阻礙Web3技術的大規模采用,使得傳統企業和開發者對進入這個領域持謹慎態度。正如一些分析所指出的,圍繞這些項目崩盤的負面宣傳和口碑,通常會導致傳統遊戲玩家和開發者認為Web3遊戲和NFT只不過是不受監管的龐氏騙局,從而阻礙了Web3遊戲獲取真正的遊戲玩家 。長此以往,Web3行業將難以吸引到真正的人才和資本,其發展也將陷入停滯。

2. 價值模型不可持續的核心原因與失效機制

Web3項目所表現出的“疲勞”症狀,如用戶流失、收益率波動和生命周期縮短,其根源在於其底層價值模型的不可持續性。一個可持續的價值模型應當能夠平衡各方利益,實現價值的持續創造和捕獲,並具備抵禦外部沖擊的能力。然而,當前大多數Web3項目的價值模型在設計上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導致其在運行過程中極易失效。這些缺陷主要包括過度依賴代幣通脹、缺乏真實收入支撐、沒有真實資產落地對接以及激勵機制設計缺陷。

2.1 過度依賴代幣通脹

過度依賴代幣通脹是當前Web3項目價值模型中最普遍、也最致命的缺陷之一。許多項目,特別是DeFi和X-to-Earn項目,其核心激勵機制就是通過不斷增發代幣來獎勵用戶的參與行為。這種模式在短期內確實能夠有效吸引用戶,但其內在的通脹壓力最終會摧毀整個經濟系統。

2.1.1 失效機制:不可持續的“印鈔”激勵

代幣通脹模型的失效機制在於其供需關系的根本性失衡。在這種模型中,代幣的供應是持續且無限增發的,而需求則主要依賴於新用戶的不斷湧入。項目方通過設置各種任務或活動,讓用戶“挖”出代幣,這些代幣構成了市場上的持續拋壓。為了維持幣價,項目方必須設計相應的消耗場景,如升級、繁殖、購買道具等,來消耗這些代幣。然而,在實踐中,代幣的產出速度往往遠大於消耗速度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說明這個問題。假設一個項目每天新增100個用戶,每個用戶每天產出10個代幣,同時消耗5個代幣。那麼每天新增的淨產出就是(100 * 10)-(100 * 5)= 500個代幣。第二天,這100個新用戶就變成了老用戶,他們繼續產出代幣,同時又有100個新用戶加入。如此循環往複,市場上的代幣存量會呈指數級增長,而新增用戶的數量和購買力是有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代幣的供應會嚴重過剩,導致其價值不斷稀釋,價格持續下跌。

當幣價開始下跌時,整個系統便會陷入“死亡螺旋”。用戶的收益(以法幣計價)減少,參與動力下降。為了留住用戶,項目方可能會進一步提高代幣獎勵,但這只會加劇通脹,導致幣價下跌得更快。最終,當幣價跌破某個臨界點,用戶的參與成本高於其收益時,用戶便會大量流失,項目也隨之崩潰。

 

2.1.2 普遍存在的原因:短期吸引用戶與資金的捷徑

項目方之所以普遍采用這種不可持續的通脹模型,其根本原因在於這是一種快速吸引用戶和資金的“捷徑”。在競爭激烈的Web3市場中,項目方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需要在短時間內證明自己的價值,以獲得投資者和市場的認可。通過提供高額的代幣獎勵,項目可以迅速制造“財富效應”,吸引大量追求短期利益的“淘金者”湧入。這些用戶的湧入會帶來漂亮的數據,如高TVL、高交易量和高用戶數,這些指標對於項目方進行下一輪融資至關重要。

此外,設計一個可持續的經濟模型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作,需要對博弈論、經濟學和代幣工程有深入的理解。而簡單地通過增發代幣來激勵用戶,則是一種相對簡單粗暴的方式。許多項目團隊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或者不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精細的模型設計和壓力測試,因此選擇了這條看似“高效”的捷徑。然而,這種短視的行為最終會給項目帶來滅頂之災。

2.1.3 具體危害:代幣貶值、購買力下降與信任危機

過度依賴代幣通脹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代幣的貶值和購買力的下降。當市場上的代幣供應量無限增長時,每個代幣所代表的價值就會被稀釋,其價格自然會下跌。這意味著用戶通過參與項目所獲得的獎勵,其實際購買力會不斷縮水。這會嚴重打擊用戶的參與積極性,並導致他們更傾向於“挖提賣”,即一旦獲得代幣就立即在市場上拋售,以鎖定其價值。這種行為會進一步加劇市場上的拋壓,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代幣的持續貶值會嚴重損害項目的聲譽和用戶的信任。當用戶發現自己的資產在不斷縮水時,他們會對項目方的能力和誠信產生懷疑。他們會認為項目方只是在通過“印鈔”來收割用戶,而不是在創造真正的價值。這種信任的喪失是難以挽回的,一旦形成,即使項目方後續推出了優秀的產品或功能,也很難再重新贏得用戶的信任。

最後,代幣通脹模型會使得項目變得極其脆弱,難以抵禦外部市場的沖擊。在牛市中,由於市場整體情緒樂觀,新資金不斷湧入,通脹問題可能會被暫時掩蓋。但一旦市場轉向熊市,或者出現任何負面消息,用戶的恐慌情緒就會被迅速點燃,導致大規模的資金外流和代幣拋售。此時,項目方將無力回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整個經濟系統崩潰。

2.2 缺乏真實收入支撐

一個健康的經濟體需要有持續的收入來源,以支撐其運營和發展。同樣,一個可持續的Web3項目也需要有真實的收入來支撐其代幣的價值。然而,當前絕大多數Web3項目都缺乏真實、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其代幣價值主要依賴於投機和後續用戶的接盤。

2.2.1 失效機制:價值捕獲能力缺失

缺乏真實收入支撐的項目的失效機制在於其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閉環。在這些項目中,代幣的價值並非來自於項目本身創造的價值,而是來自於市場對其未來價值的預期。這種預期往往是建立在“會有更多人以更高的價格來接盤”的假設之上,這本身就是一種龐氏邏輯 。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Terra生態系統中的Anchor協議Anchor通過提供高達20%的APY來吸引用戶存入UST穩定幣。然而,Anchor自身的借款利息和抵押物收益遠不足以支付如此高昂的存款利息,其巨大的利息缺口需要由Terra基金會通過增發LUNA代幣來補貼 。這意味著Anchor本身並沒有創造足夠的價值來支撐其高收益,其吸引力完全依賴於外部的“輸血”。當外部“輸血”停止時(例如LUNA價格下跌,基金會無力再補貼),整個系統便會崩潰。

一個真正可持續的價值模型,其代幣的價值應該與項目的收入或利潤掛鉤。例如,一個DeFi協議的治理代幣,其價值可以體現在協議的交易手續費收入上,代幣持有者可以通過質押代幣來分享這些收入。一個GameFi項目的代幣,其價值可以體現在遊戲內的消費上,玩家需要購買代幣來支付遊戲內的各種費用。只有當代幣有了真實的、可持續的需求場景,其價值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撐。

 

 

2.2.2 普遍存在的原因:商業模式不清晰與盈利路徑模糊

Web3項目普遍缺乏真實收入支撐的原因在於其商業模式的不清晰和盈利路徑的模糊。許多Web3項目在啟動時,更多地是關注技術實現和社區建設,而對如何盈利則考慮得不夠充分。他們寄希望於通過“X-to-Earn”的模式來吸引用戶,然後再通過廣告、增值服務等方式來實現盈利。然而,這種“先燒錢圈地,後流量變現”的模式在Web3領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首先,Web3用戶對於隱私和數據主權的要求更高,他們不願意像Web2用戶那樣被廣告轟炸。因此,傳統的廣告模式在Web3領域可能並不適用。其次,Web3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用戶的轉換成本很低。如果一個項目試圖通過收費來盈利,用戶很可能會轉向其他免費的替代品。最後,許多Web3項目本身就缺乏能夠產生收入的“內核”。例如,許多GameFi遊戲,其遊戲性本身就很差,玩家付費的意願很低,其收入主要來自於NFT和代幣的銷售,這本質上還是一種“擊鼓傳花”的遊戲。

2.2.3 具體危害:項目抗風險能力弱與長期運營困難

缺乏真實收入支撐的項目,其抗風險能力極弱。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它們可以依靠不斷湧入的新資金來維持運營。但一旦市場轉熊,或者出現流動性危機,它們就會立刻陷入困境。由於沒有穩定的現金流,它們無法支付開發團隊的工資、服務器的費用以及市場營銷的開支,最終只能走向死亡。

此外,缺乏真實收入也使得項目的長期運營變得異常困難。一個項目要想持續發展,就需要不斷地進行產品迭代、技術創新和社區建設。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一個項目無法通過自身的運營來產生收入,那麼它就只能不斷地依賴外部融資。然而,融資並非易事,尤其是在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一旦融資失敗,項目的發展便會陷入停滯。因此,缺乏真實收入支撐的項目,其生命周期注定是短暫的。

2.3 沒有真實資產落地對接

價值源於共識,但共識需要錨定。在Web3領域,許多項目的價值完全建立在虛擬的、抽象的共識之上,而缺乏與真實世界資產的連接。這種“空中樓閣”式的價值模型,使得項目極其脆弱,一旦共識破裂,價值便會瞬間歸零。

2.3.1 失效機制:價值錨定缺失與應用場景虛化

沒有真實資產落地對接的項目的失效機制在於其價值的 “無根性” 。這些項目的代幣,其價值完全取決於社區對其未來前景的想象和預期。這種預期是高度主觀和不穩定的,極易受到市場情緒、輿論導向等因素的影響。當市場樂觀時,共識會不斷強化,代幣價格會不斷攀升;但當市場悲觀時,共識會迅速瓦解,代幣價格也會一瀉千裏。

算法穩定幣TerraUSD(UST)的崩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UST試圖通過與其姊妹代幣LUNA之間的套利機制來維持與美元的錨定,而沒有任何真實資產(如美元、國債等)作為儲備 。這種設計在理論上看似巧妙,但在實踐中卻極其脆弱。一旦市場對UST的錨定能力產生懷疑,便會引發大規模的拋售。為了維持錨定,系統需要不斷增發LUNA來回購UST,這會導致LUNA的供應量激增,價格暴跌。LUNA價格的暴跌又會進一步削弱市場對UST的信心,從而形成一個“死亡螺旋”,最終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 。

UST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由真實資產支持的穩定幣,如USDC和USDT。這些穩定幣的發行方聲稱其每一枚代幣都有等值的美元或等價資產作為儲備。雖然這些儲備的透明度和審計問題一直備受爭議,但至少在理論上,它們的價值是錨定在真實世界資產之上的,因此其價格的穩定性遠高於算法穩定幣。

2.3.2 普遍存在的原因:技術與現實世界的脫節

Web3項目普遍缺乏與真實資產的連接,其原因在於技術與現實世界之間存在的巨大鴻溝。將現實世界的資產(如房地產、股票、藝術品等)上鏈,需要解決法律、監管、技術等多方面的難題。例如,如何確保上鏈資產的所有權真實有效?如何處理資產的線下托管和交割?如何遵守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這些問題都極大地增加了將真實資產引入Web3的複雜性和成本。

此外,許多Web3項目的創始團隊本身就缺乏與傳統金融和實體產業打交道的經驗。他們更擅長的是編寫智能合約和設計代幣經濟模型,而對於如何處理複雜的現實世界問題則知之甚少。因此,他們更傾向於在虛擬世界中構建一個完全獨立的生態系統,而不是試圖去連接現實世界。

2.3.3 具體危害:用戶與投資者信心難以建立

沒有真實資產作為支撐,項目很難建立起用戶和投資者的長期信心。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他們很難理解那些複雜的、純粹基於代碼和共識的價值模型。他們更傾向於相信那些有實體資產作為背書的項目。如果一個項目的價值完全建立在虛擬的共識之上,那麼一旦這種共識被打破,他們的投資就會血本無歸。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會讓許多潛在用戶望而卻步。

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他們有著更嚴格的風險控制和投資標准。他們在投資一個項目之前,會對其進行詳盡的盡職調查,評估其商業模式、技術實力、團隊背景以及資產狀況。一個沒有真實資產支撐、價值完全依賴於市場投機的項目,顯然無法滿足機構投資者的要求。因此,缺乏真實資產落地對接的項目,很難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從而限制了其發展的天花板。

2.4 激勵機制設計缺陷

激勵機制是Web3項目的核心,它決定了項目內各個參與方的行為方式,並最終決定了項目的成敗。然而,當前許多Web3項目的激勵機制設計都存在嚴重的缺陷,導致各方利益沖突,博弈失衡,最終損害了項目的長期發展。

2.4.1 失效機制:利益沖突與博弈失衡

激勵機制設計的失效機制在於其未能有效地對齊各方參與者的長期利益,反而可能誘發短期行為和惡意行為。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挖提賣”(Mine and Dump)行為。在許多X-to-Earn項目中,用戶參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代幣獎勵,然後立即在市場上拋售以換取其他更穩定的資產(如USDT或ETH)。這種行為對項目方和其他長期持有者都是有害的。大量的拋售會加劇代幣價格的下跌,損害項目的聲譽和長期價值。

項目方在設計激勵機制時,往往只考慮了如何激勵用戶參與,而忽視了如何激勵用戶長期持有和貢獻。例如,許多項目的代幣解鎖機制設計不當,早期投資者和團隊成員的代幣鎖倉期過短,導致他們在項目上線後不久就可以大量拋售,從而對幣價造成巨大沖擊。此外,一些項目的治理機制也存在缺陷,使得少數“巨鯨”用戶可以通過控制大量治理代幣來操縱投票結果,損害社區的整體利益。

一個設計良好的激勵機制,應該能夠引導參與者做出對項目長期發展有利的行為。例如,可以通過設置更長的鎖倉期和階梯式的解鎖機制來鼓勵長期持有;可以通過將代幣獎勵與用戶的貢獻度(如內容創作、社區建設等)掛鉤,而不僅僅是與簡單的“打卡”行為掛鉤;可以通過設計更公平、更去中心化的治理機制來防止權力濫用。

2.4.2 普遍存在的原因:對長期博弈與複雜人性的忽視

激勵機制設計缺陷普遍存在的原因在於項目方對長期博弈和複雜人性的忽視。許多項目方在設計激勵機制時,往往采用一種過於理想化和簡化的模型,假設所有參與者都是理性的、善意的,並且會以項目的長期利益為重。然而,在現實世界中,人性是複雜的,參與者既有逐利的動機,也有投機的沖動,還可能存在惡意破壞的行為。

項目方往往低估了“雇傭兵”用戶和投機者的破壞力。這些用戶並不關心項目的長期發展,他們只關心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他們會利用激勵機制中的漏洞,通過刷號、作弊等方式來攫取代幣獎勵,然後迅速離場。如果項目方沒有設計有效的防範措施,這些行為會嚴重破壞項目的經濟平衡和社區氛圍。

此外,項目方也往往忽視了長期博弈的複雜性。一個項目的生命周期可能會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環境、技術趨勢、用戶偏好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一個靜態的、一成不變的激勵機制,很難適應這些變化。因此,項目方需要設計一種動態的、可進化的激勵機制,能夠根據項目的發展階段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

 

2.4.3 具體危害:團隊內耗、市場操縱與用戶流失

激勵機制設計缺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會導致團隊內耗。如果團隊成員的代幣解鎖機制設計不當,可能會導致團隊成員在項目早期就獲得大量財富,從而失去繼續奮鬥的動力。或者,如果團隊成員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可能會引發內部矛盾和權力鬥爭,從而影響項目的正常發展。

其次,它會導致市場操縱。如果治理機制被少數“巨鯨”控制,他們可能會通過投票來操縱項目的規則,以謀取私利。例如,他們可能會投票通過對自己有利的提案,如增發代幣、降低手續費等,從而損害其他用戶的利益。這種市場操縱行為會嚴重破壞市場的公平性,並引發用戶的恐慌和不滿。

最後,它會導致用戶流失。如果用戶發現項目的激勵機制不公平,或者自己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他們便會選擇離開。例如,如果一個項目的代幣獎勵主要被少數“科學家”和“巨鯨”攫取,而普通用戶只能獲得微薄的收益,那麼普通用戶便會失去參與的動力。用戶的流失會削弱項目的網絡效應,並最終導致項目的失敗。

 

 

 

 

 

 

3. “疲勞”表現與價值模型不可持續性的內在聯系

Web3項目的“疲勞”表現,如用戶參與度下降、收益率波動過大和新項目生命周期縮短,並非孤立的現象,而是其底層價值模型不可持續性的外在體現。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系,並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一個從“疲勞”走向“死亡螺旋”的惡性循環。

3.1 價值模型缺陷是“疲勞”表現的根本原因

價值模型的不可持續性是導致所有“疲勞”表現的根本原因。一個設計良好的價值模型,應該能夠持續地為用戶創造價值,並有效地捕獲這些價值,從而形成一個正向的、自我強化的增長飛輪。然而,當前大多數Web3項目的價值模型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如過度依賴代幣通脹、缺乏真實收入支撐等。這些缺陷使得項目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閉環,其增長主要依賴於外部資金的不斷注入,而非內生價值的創造。

這種“外強中幹”的價值模型,在項目初期可能並不會暴露出問題。通過高額的激勵和營銷,項目可以迅速吸引大量用戶和資金,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而,這種繁榮是虛假的、脆弱的。一旦外部資金的注入速度放緩,或者市場情緒發生逆轉,項目的內在問題便會集中爆發。用戶會發現他們無法再從項目中獲得預期的收益,甚至會虧損本金。此時,用戶參與度下降、收益率波動過大等“疲勞”表現便會相繼出現。因此,可以說 “疲勞”表現是價值模型不可持續性的“症狀”,而價值模型的缺陷則是其“病根” 

 

3.2 “疲勞”表現加速價值模型的崩潰

“疲勞”表現不僅是價值模型不可持續性的結果,反過來也會加速價值模型的崩潰。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加劇的過程。當用戶參與度開始下降時,項目的網絡效應會隨之減弱,社區活力會降低,這會使得項目對新用戶的吸引力下降,從而進一步加劇用戶流失。當收益率開始劇烈波動時,投資者的信心會受到打擊,他們會選擇拋售代幣並撤出資金,這會進一步加劇代幣價格的下跌,並使得項目的融資變得更加困難。當新項目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時,整個市場的投機氛圍會變得更加濃厚,用戶和投資者會變得更加短視和浮躁,這使得那些真正有價值的長期項目更難獲得支持

這些“疲勞”表現共同作用,會形成一個負向的、自我強化的“死亡螺旋”。在這個螺旋中,每一個負面事件都會引發更多的負面事件,最終導致項目的徹底崩潰。例如,Terra/LUNA的崩潰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疲勞”表現加速價值模型崩潰的案例。最初,可能只是市場對UST錨定能力的擔憂(一種“疲勞”表現),但這引發了UST的拋售,進而觸發了LUNA的惡性通脹和價格下跌,最終導致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 。

3.3 相互影響機制:從“疲勞”到“死亡螺旋”

“疲勞”到“死亡螺旋”的演變過程,是一個典型的負反饋循環。這個過程通常始於某個觸發事件,如市場整體下跌、監管政策收緊、或者項目本身出現負面新聞。這個觸發事件會導致項目的代幣價格開始下跌。

代幣價格的下跌會直接導致用戶的收益率下降(以法幣計價),從而引發第一批以盈利為目的的“雇傭兵”用戶流失。用戶的流失會降低項目的活躍度和網絡價值,這會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導致更多的投資者拋售代幣。

為了留住用戶,項目方可能會采取一些緊急措施,如增加代幣獎勵、進行市場回購等。然而,這些措施往往會加劇代幣的通脹,或者消耗項目方本已不多的資金儲備,從而進一步惡化項目的財務狀況。

隨著情況的不斷惡化,用戶的恐慌情緒會蔓延,更多的用戶會選擇拋售代幣並退出項目。此時,項目便會陷入“死亡螺旋”:用戶流失導致價值下降,價值下降導致更多用戶流失。最終,項目可能會走向兩種結局:一種是代幣價格歸零,項目被徹底放棄;另一種是項目方進行“重啟”,發行新的代幣,但舊代幣的價值將不複存在。

這個從“疲勞”到“死亡螺旋”的過程,深刻地揭示了當前Web3價值模型的脆弱性。它告訴我們,僅僅依靠代幣激勵和投機炒作是無法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系統。只有那些能夠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擁有真實收入支撐、並與現實世界資產相連接的項目,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並實現長期的發展。

Web3 行業飛速發展但價值模型頻繁陷入 “短期狂熱 - 長期沉寂” 循環的當下,POLS應運而生,旨在構建一個以自身為核心、通過星域質押與通縮螺旋雙引擎驅動的可持續 Web3 經濟體系。這一體系打破傳統 DeFi 項目依賴短期收益刺激的模式,以 “確定性收益” 和 “長期價值沉澱” 為核心,為參與者打造穩定且具增長潛力的生態環境。

 

 

 

 

 

 

 

 

 

 

 

 

 

第二章 项目概述

 

 

<!--[if !supportLists]-->1. <!--[endif]-->項目目標與願景

POLS的核心目標是構建以POLS為核心、利用元宇宙與網絡效應證明(PoNE)技術的RWA孵化平臺,通過星域質押與通縮螺旋驅動實現 “個體與生態共同成長” 的可持續Web3智慧經濟體系。在這個生態中,每一位參與者不再是被動的收益獲取者,而是生態建設的核心力量 —— 通過星域質押參與價值創造,借助通縮機制享受價值增值,最終形成 “質押即貢獻、持有即受益” 的良性循環,推動 Web3 經濟從 “無序競爭” 走向 “有序共生”。

POLS想要打造能夠重塑全球真實資產(RWA)發行與流通範式,打破傳統金融體系下重資產流動性差、參與門檻高的固有壁壘,構建 “鏈上星域 - 鏈下實景” 深度綁定、無縫耦合的智慧經濟生態。這一生態不僅實現數字空間與物理世界的價值互通,更能通過實時數據交互、動態權益調整,讓鏈上資產始終與線下實體經濟的運營狀況同頻共振。

通過深度融合元宇宙三維分布式節點的沉浸式交互能力、PoNE 網絡效應共識的高效協同機制,以及通縮型星域質押的價值穩定模型,POLS創新性地將不動產、新能源項目、高端制造設備等傳統重資產,轉化為具備可拆分持有、可持續迭代升級、可社區共同治理特性的加密原生收益單元。這一轉化過程不僅降低了重資產投資的資金門檻,更通過透明化的鏈上記錄保障權益安全,最終讓任何個體都能輕松參與其中,真正實現 “擁有一塊鏈上星域,分享一份實體經濟增長” 的普惠價值願景,為全球資產數字化轉型提供可落地、可複制的全新路徑。

<!--[if !supportLists]-->2. <!--[endif]-->投資與運營團隊介紹

POLS是 Cypher Capital 基金會和 Polaris社區共同投資和運營。 Cypher Capital 基金會是一家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和金融創新的投資機構 , 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資源。Polaris社區則是立足與泰國,布局全球的全球性的區塊鏈愛好者社區, 擁有強大的技術開發能力和社區治理經驗。將為POLS項目提供堅實 資金支持和社區基礎,推動項目的快速發展。

Cypher Capital 基金會憑借在 Web3 生態建設與區塊鏈合規運營領域的積累,為項目初期提供關鍵的資金保障與市場賦能。作為聚焦真實資產(RWA)鏈上化與通縮經濟模型落地的非營利性實體,基金會不僅能依托自身儲備資金,為項目開發、智能合約審計及初始流動性注入提供穩定資金支持,還能借助其在東南亞及全球 Web3 領域的合作網絡,為項目鏈接 GameFi、NFT 及 RWA 領域的戰略合作夥伴,例如對接新能源項目方、不動產開發商等,為後續 “鏈上星域 - 鏈下實景” 耦合奠定資源基礎,同時吸引合規型投資者參與,擴大生態影響力與資源池。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基金會更承擔著 “生態護航者” 角色:技術層面,憑借對幣安智能鏈(BSC)及 Layer2 兼容方案的認知,為智能合約架構優化、安全審計合作提供專業指導,助力項目搭建 “多輪審計 + 時間鎖 + 多簽錢包” 的安全體系,降低技術風險;市場與合規層面,結合迪拜及全球區塊鏈監管政策,為項目制定合規運營策略,同時通過組織線上 AMA、線下 Meetup 及行業展會參展,搭建官方社區(TelegramTwitter 等),幫助項目觸達全球用戶,應對市場推廣中的流量獲取與信任構建挑戰,確保 DAPP 1.0 上線、創世星域啟動等初期關鍵節點順利落地,為生態後續去中心化過渡夯實基礎。

Polaris社區: 象征著指引、穩定和可靠“希望之星“,作為生態的核心參與主體,在全球 Web3 用戶群體中已形成基於 “星域質押貢獻” 的圈層影響力,能為項目提供從用戶增長到治理落地的全維度支持。作為與POLS生態深度綁定的社區形態,Polaris社區依托 “芽萌-共生 等級體系”(以權益值量化質押時長、引薦貢獻),不僅擁有龐大且高粘性的用戶基礎 —— 涵蓋從 “螢輝” 入門用戶到 “原初” 核心貢獻者的全層級參與者,還能通過定期舉辦的 “星際 AMA”“星域治理提案研討會” 等社區活動,吸引更多開發者加入智能合約優化、DAPP 功能迭代等工作,同時引導新用戶快速熟悉質押規則與收益機制,推動生態用戶規模與活躍度雙增長,為 生態功能解鎖等關鍵節點提供用戶基礎支撐。

在治理層面,Polaris社區更是生態去中心化轉型的核心力量:憑借從 “星域議會”(Phase 2 階段,由質押量前 100 名且星盟等級≥林语 用戶組成)積累的治理經驗,社區能協助項目逐步完善治理機制 —— 例如在提案發起環節,社區核心成員可基於生態實際運行數據(如質押率、共同體金庫餘額),提出合理的 “銀河常數調節”“交易稅率優化” 等提案;在投票執行環節,通過社區內的意見征集與共識凝聚,確保提案符合多數用戶利益,避免決策偏差。這種 “貢獻與治理權掛鉤” 的模式,既保障了項目治理的透明性與公正性,又能通過社區成員的主動監督(如資金使用公示核查、技術安全反饋),推動生態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為 Phase 3 “星系自治”(完全社區驅動治理)的落地奠定基礎。

 

 

 

 

第三章 項目核心創新與技術架構

 

<!--[if !supportLists]-->1. <!--[endif]-->底層區塊鏈支撐技術

 

1. 1幣安智能鏈(BSC)底層架構

技術定位:生態核心底層區塊鏈

核心特性:采用 “PoS+DPoS 混合共識機制”,支持高吞吐量(每秒數千筆交易)、低延遲(3-5 秒交易確認)、低 Gas 費,且兼容以太坊 EVM(以太坊虛擬機),可直接適配主流 Web3 工具(如 MetaMask 錢包、PancakeSwap 交易所),降低用戶接入門檻。

應用場景:承載星域質押、OTC 交易、分紅發放等核心功能的底層運算與資產存儲,是生態初期的核心技術基座。

 

<!--[if !supportLists]-->2. <!--[endif]-->核心功能實現技術

 

2.1. 模塊化智能合約體系

技術架構: “質押、OTC、分紅、交易稅” 四大核心合約,獨立運行且邏輯互通

星域質押合約:負責星域等級校驗、質押代幣鎖定、收益計算與發放(如 瑩輝 - 原初” 的權益區分與動態周期執行);

OTC 合約:實現 “引力錨定” 機制(動態價格區間管控、個人賣出限額),保障代幣交易穩定;

分紅合約:連接共同體金庫與用戶錢包,按星盟等級、質押量自動計算並發放分紅,所有記錄上鏈可查;

交易稅合約:嵌入代幣轉賬邏輯,自動提取 25% 交易稅,並按 “50% 金庫 + 20% 黑洞 + 30% 生態引擎級別分發” 比例分配

 

2.2. 星域質押動態調節技術

核心機制:

動態周期技術:根據生態 “質押率”(總質押代幣量 / 流通代幣量)自動調整質押周期(如質押率<50% 時縮短周期,>80% 時延長周期),平衡代幣流通與質押需求;

銀河常數調節技術:每 120 天基於 “質押率均值、金庫餘額、用戶增長率” 等數據,自動調整星域 “總產出系數”,通過時間鎖合約執行,保障系統永續。

 

2.3. PoNE(網絡效應證明)機制技術

技術實現:

星際引薦獎勵技術:通過合約自動識別直推關系,將被推薦人質押收益的 5% 同步發放給推薦人(僅支持一級直推,避免多層級風險);

星盟權益值計算技術:實時統計用戶 “質押貢獻(星域等級 + 時長)” 與 “引薦貢獻(推薦用戶數量 + 質押量)”,自動累加權益值並觸發星盟等級晉升(芽萌-共生),權益值數據上鏈不可篡改。

 

 

 

 

2.4. 通縮經濟模型技術

價值黑洞銷毀技術:將 20% 交易稅對應的代幣打入 “黑洞地址”(私鑰永久丟失的鏈上地址),實現代幣永久銷毀,減少流通量,最终通缩至5000万枚

交易稅自動分配技術:通過智能合約實時提取每筆交易的 25% 稅費,按固定比例(50%→共同體金庫、20%→價值黑洞、30%→生態引擎)自動劃轉,無需人工幹預。

 

 

<!--[if !supportLists]-->3. <!--[endif]-->安全保障技術

 

3.1. 多輪權威審計技術

規劃與頂尖審計機構合作,對核心合約進行 “上線前首次審計 + 重大更新補充審計”,重點排查邏輯漏洞、整數溢出、權限控制缺陷等風險,審計報告公開至官方社區。

 

3.2. 時間鎖管理技術

核心應用:所有合約關鍵參數調整(如星域產出比例、交易稅率)、治理提案執行,均需通過時間鎖合約設置≥7 天公示期,公示無異議後自動執行,防止參數被惡意篡改。

 

3.3. 多簽錢包技術

資金管理:生態核心資金(共同體金庫備用金、生態引擎資金)存儲於多簽錢包,需至少 3 名管理者(基金會 + 社區代表 + 審計機構)共同簽名方可轉賬,所有轉賬記錄上鏈可查,杜絕資金挪用。

 

3.4. 漏洞賞金與應急響應技術

漏洞賞金計劃:上線後邀請全球白帽黑客測試,按漏洞嚴重程度(高危 / 中危 / 低危)提供 POLS 代幣獎勵(高危最高 10000 枚),通過 HackerOne 平臺透明化管理;

應急暫停技術:安全應急小組可通過合約快速暫停質押、交易等核心功能,同時轉移資金至安全地址,應對黑客攻擊或漏洞風險。

 

<!--[if !supportLists]-->4. <!--[endif]--> 生態擴展與交互技術

 

4.1. Layer2 兼容與跨鏈技術

Layer2 適配技術:初期兼容 BSC Layer2(OpBNB),將高頻操作(質押、分紅)遷移至 Layer2,降低交易成本至 BSC 主網的 1/10;

跨鏈互操作技術:中期通過 Axelar、LayerZero 等跨鏈協議,實現與 Avalanche Arbitrum、Polygon zkEVM 等 Layer2 網絡的 “星域權益互通、代幣跨鏈轉賬”,打破 Layer2 孤島;

模塊化區塊鏈適配技術:長期規劃適配 Celestia(數據可用性層)、EigenLayer(重質押層),拆分 “數據存儲” 與 “計算執行”,提升性能與資產複用性。

4.2. NFT 與 RWA 橋接技術

星域 NFT 身份系統技術:生成與星盟等級綁定的唯一 NFT,支持質押分紅、治理投票加成,且可在 OpenSea 等平臺交易;

RWA 橋接技術:Phase 3(2026 H2)啟動,通過鏈下資產映射技術,將線下重資產(新能源項目份額、不動產產權)轉化為鏈上可質押的 “加密原生收益單元”,實現 “鏈上星域 - 鏈下實景” 數據同步與權益互通。

 

4.3. 去中心化治理技術

鏈上投票技術:Phase 2 啟動星域議會投票,用戶投票權重與質押量、星盟等級掛鉤,投票過程上鏈記錄;Phase 3 實現完全鏈上自治,星盟 森罗 及以上用戶可發起提案,通過時間鎖合約自動執行投票結果。

 

 

 

 

 

 

 

 

 

 

 

<!--[if !supportLists]-->第四章 <!--[endif]-->POLS代幣經濟學:通缩螺旋與價值黑洞

 

1. 代幣分布:5 億枚 POLS 的創世分配與釋放機制

POLS 的創世總供應量為 5 億枚,采用 “公平分配、緩慢釋放” 的原則,避免 “早期大戶砸盤” 與 “代幣集中度過高” 的風險,確保生態長期穩定。具體分配方案如下:

分配方向

數量(枚)

占比

釋放機制

用途

挖礦產出

4.95 億

99%

創世星域質押,用戶質押時按

  比例釋放,質押周期結束後解鎖

協議開發、市場運營、流動性支持、合作夥伴激勵

種子輪

500萬

1%

進行社區共建,創世私募

吸引早期用戶參與,啟動生態

 

 

2. “能量循環” 系統(25% 交易稅):生態價值的再分配機制

POLS設計 25% 的交易稅作為 “能量循環” 系統,通過對每筆交易征稅並按例分配,實現 “抑制投機、獎勵長期持有、支持生態建設” 的目標,具體分配規則如下:

50% → 共同體金庫(驅動網絡效應):這部分資金用於星域協議引薦獎勵、星盟分紅與生態應急,是 PoNE 機制的核心資金來源。通過持續注入資金,保障網絡效應的持續增強,吸引更多用戶參與。

20% → 價值黑洞(永久銷毀,驅動通縮):這部分代幣將被永久銷毀,直接減少 POLS 的總流通量,最终通缩至5000万枚,提升稀缺性。例如,某筆交易繳納 250 枚交易稅,其中 50 枚將被打入 “黑洞地址”(私鑰永久丟失的地址),永不流通。隨著銷毀量的增加,POLS的流通代幣會逐漸減少,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單幣價值將逐步提升,形成 “通縮螺旋”,獎勵長期持有用戶。

30% → 生態引擎(協議開發、市場運營與流動性):這部分資金用於生態的長期發展,包括:

项目贡献者(15%):智能合約升級、Layer2 兼容、跨鏈功能研發等技術投入。

基金会運營(7%):全球社區建設(如舉辦線上 AMA、線下 meetup)、品牌推廣(如行業展會參展、KOL 合作)。

市值管理与生态基金(8%)进行代币市值管理,提升代幣流通性和代币的价值生态基金嫁接实体落地产业。

 

 

3. 長期價值分析:在通縮與產出之間的動態平衡模型

POLS 的代幣價值並非依賴單一的通縮或產出,而是通過 “通縮機制(銷毀)” 與 “產出機制(質押收益)” 的動態平衡,實現長期價值穩定增長。其核心邏輯如下:

短期平衡(1 年內):生態初期,質押產出(如創世質押獎勵、瑩輝產出)較多,而交易活躍度較低,銷毀量相對較少,此時 “產出>銷毀”,代幣流通量緩慢增加。但由於初期用戶以 “長期質押” 為主,代幣實際流通在市場上的量有限,且共同體金庫的分紅機制吸引用戶持有代幣,因此代幣價格不會因產出而大幅下跌,反而會因生態用戶增長而逐步上漲。

中期平衡(1-3 年):隨著生態成熟,交易活躍度提升,銷毀量(20% 交易稅)大幅增加;同時,銀河常數會根據質押率動態調整產出系數,當質押率過高時降低產出,此時 “銷毀≥產出”,代幣流通量進入穩定期或緩慢減少。通縮機制開始主導代幣價值,單幣價格隨銷毀量增加而穩步提升,同時星盟分紅的吸引力增強,更多用戶選擇長期持有質押,進一步減少市場流通量,形成 “通縮 - 價格上漲 - 持有意願增強” 的正循環。

長期平衡(3 年以上):生態進入穩定期,用戶規模、質押率、交易活躍度均保持在較高水平。此時,銀河常數會精准調節產出與銷毀的比例,確保 “產出≈銷毀”,代幣流通量基本穩定。但由於生態已實現跨鏈兼容、RWA 橋接等功能,代幣的應用場景大幅拓寬(如用於 RWA 資產購買、GameFi 道具兌換),需求持續增長。在 “供給穩定、需求增長” 的情況下,代幣價值將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增長,真正成為生態的 “價值載體”。

 

 

 

 

 

 

 

 

第五章 增長與星系治理

 

1. 探索權限:星域的等級解鎖與基於社區規模的宇宙大爆炸(生態解鎖)

POLS 通過 “探索權限” 機制,引導用戶逐步深入生態,同時以 “社區規模” 為觸發條件,解鎖新的生態功能,實現 “用戶增長與生態擴張同步”:

星域等級解鎖:高等級星域(如星璿原初)需滿足特定條件(如星盟等級、引薦人數)才能解鎖。這種 “階梯式解鎖” 設計,既避免新用戶直接參與高風險、高門檻的質押,又鼓勵用戶通過 “提升貢獻度” 獲取更高權限,形成 “探索 - 貢獻 - 解鎖更高權限” 的用戶成長路徑。

宇宙大爆炸(生態解鎖):POLS 將生態功能的解鎖與 “社區規模” 掛鉤,當社區達到指定規模時,自動觸發 “宇宙大爆炸”,解鎖新功能,具體規則如下:

首次大爆炸:當生態總質押用戶達到 1 萬人時,解鎖 “星域 NFT 身份系統”(Phase 2 內容),為每位用戶生成唯一的星域 NFT,NFT 等級與星盟等級綁定,可用於治理投票、分紅加成等。

第二次大爆炸:當生態總質押量達到 1 億枚 POLS 時,解鎖 “跨鏈質押功能”,支持用戶在 OpBNB 等 Layer2 網絡質押星域,享受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操作。

第三次大爆炸:當星盟 森罗 及以上用戶達到 1000 人時,解鎖 “RWA 橋接測試版”,允許用戶通過 POLS 質押兌換部分線下重資產(如新能源項目份額),實現 “鏈上 - 鏈下資產互通”。

 

 

 

2. POLS 治理的星辰之路:從基金會引導到完全去中心化

POLS 的治理體系遵循 “漸進式去中心化” 原則,分三個階段逐步將治理權移交社區,確保生態決策的公平性與可持續性:

階段一:POLS 基金會引導(Phase 1 - 2025 Q4 至 2026 Q1):生態初期,由於社區規模較小、用戶對規則不熟悉,治理權由 POLS 基金會主導。基金會負責制定初始的星域參數、交易稅率、解鎖條件等規則,同時組織社區意見征集(如官方 Discord 投票、AMA 問答),參考社區反饋調整決策。此階段的核心目標是 “穩定啟動生態,建立用戶信任”。

階段二:星域議會(基於 POLS 質押量的社區投票)(Phase 2 - 2026 Q1 至 2026 Q4):當生態總質押用戶達到 5000 人時,啟動 “星域議會” 治理模式。星域議會的議員由 “質押量前 100 名且星盟等級≥林语” 的用戶自動擔任,擁有提案與投票權;普通用戶可根據自身質押量獲得相應的投票權重(如質押 1000 枚 POLS 獲得 1 票,質押 10000 枚獲得 10 票),對議會提出的提案進行投票。提案內容包括銀河常數調節、共同體金庫資金用途、新功能上線等,需獲得超過 50% 的投票權重支持才能通過。此階段的核心目標是 “讓社區核心成員參與治理,逐步去中心化”。

階段三:星系自治(完全由社區驅動的去中心化治理)(Phase 3 及以後 - 2026 Q4 起):當生態實現跨鏈兼容且 RWA 橋接功能上線後,進入 “星系自治” 階段。此時,基金會完全移交治理權,所有決策均由社區通過 “鏈上投票” 完成:

提案發起:任何星盟等級森罗 的用戶均可發起提案,提案需繳納一定數量的 POLS 作為保證金(若提案未通過,保證金部分銷毀、部分注入金庫,防止惡意提案)。

投票規則:所有質押 POLS 的用戶均可投票,投票權重與質押量、星盟等級掛鉤(星盟等級越高,權重加成越多),投票期為 7 天。

執行機制:投票通過的提案,由時間鎖合約自動執行,無需任何中心化主體幹預。此階段的核心目標是 “實現完全去中心化,讓生態由社區自主管理、自主發展”。

 

3. 星際外交:與 GameFi、NFT 等生態的合作與集成藍圖

為拓寬 POLS 的應用場景,提升代幣的使用價值,POLS 規劃了 “星際外交” 戰略,與 GameFi、NFT 等 Web3 生態開展深度合作,具體藍圖如下:

GameFi 生態合作:星域主題遊戲集成:

合作方向:與頭部 GameFi 項目合作,開發 “星域主題” 的遊戲模塊。例如,在遊戲中加入 “POLS 星域地圖”,用戶可使用 POLS 代幣購買遊戲道具(如星際飛船、武器),或通過完成遊戲任務獲得 POLS 獎勵。

權益互通:遊戲內的角色等級、道具資產可與 POLS 的星盟等級、星域 NFT 掛鉤。例如,遊戲內達到 “星際戰士” 等級的用戶,可自動解鎖 POLS 的成熟星域質押權限;遊戲道具 “傳奇戰艦” 可作為 POLS 原初星域的質押憑證,享受額外收益加成。

NFT 生態合作:星域 NFT 多元化應用:

NFT 發行:在 Phase 2 上線 “星域 NFT 身份系統” 後,與知名 NFT 藝術家合作,發行 “限量版星域 NFT”(如 “宇宙探險家” 系列、“原初領主” 系列)。這類 NFT 不僅具有收藏價值,還可作為質押憑證(如持有 “原初領主

NFT,可直接解鎖原初質押權限)。

NFT 質押與分紅:支持用戶將星域 NFT 質押至 POLS 生態,獲得額外的 POLS 分紅。NFT 等級越高,質押分紅越多;同時,NFT 可在 OpenSea 等平臺自由交易,形成 “NFT 鑄造 - 質押分紅 - 交易流通” 的閉環生態。

RWA 生態合作:鏈上 - 鏈下資產互通:

初期探索(Phase 3):與泰國本地的新能源項目、不動產開發商合作,將線下重資產(如太陽能電站份額、公寓產權)轉化為 “鏈上 RWA 資產”。用戶可通過質押 POLS 代幣,兌換相應的 RWA 資產份額,享受線下資產的收益(如電站發電收益、公寓租金)。

長期布局:逐步將 RWA 合作擴展至全球,涵蓋高端制造(如芯片生產設備份額)、藝術品(如名畫所有權分割)等領域,讓 POLS 成為 “鏈上 RWA 資產的流通媒介”,真正實現 “擁有一塊鏈上星域,分享一份實體經濟增長” 的願景。

 

 

 

 

 

 

 

 

 

 

 

 

 

 

 

 

 

 

 

 

 

 

 

 

 

 

 

 

 

 

 

 

第六章 POLS收益托底:以技術與機制實現實體資產RWA生熊價值閉環孵化收益

 

<!--[if !supportLists]-->1. <!--[endif]-->重塑 RWA 發行流通範式,打破傳統重資產固有壁壘

針對傳統金融體系下不動產、新能源項目、高端制造設備等重資產 “流動性差、參與門檻高” 的痛點,POLS 通過星域質押協議的等級化設計(從 “瑩輝” 到 “原初” 的 6 級體系),將高價值重資產拆解為適配不同用戶的 “加密原生收益單元”:入門級 “瑩輝” 僅需低額 POLS 質押(小額參與門檻),即可讓普通用戶間接持有重資產份額;中高階 “曦光”“原初” 則對應大額重資產權益,滿足專業投資者需求。這種 “可拆分持有” 特性,徹底打破傳統重資產 “百萬級起投” 的門檻限制,同時依托幣安智能鏈(BSC)的高流動性基礎,讓 RWA 對應的鏈上權益可通過 OTC 合約或交易所便捷流通,解決重資產 “難以轉手” 的流動性困境。

 

<!--[if !supportLists]-->2. <!--[endif]-->構建 “鏈上星域 - 鏈下實景” 無縫耦合的智慧經濟生態

POLS 打造 “鏈上記錄 - 線下聯動” 的生態閉環:一方面,通過實時數據交互將線下重資產運營數據(如新能源電站發電量、不動產租金收益)同步至鏈上,結合 “銀河常數”實現 “動態權益調整”—— 當線下資產收益提升時,對應星域的質押分紅比例同步優化,確保鏈上資產價值與實體經濟運營狀況同頻共振;另一方面,Phase 3(2026 H2)將上線 “RWA 橋接測試版”,用戶可通過質押鏈上星域直接兌換線下重資產份額(如泰國本地新能源項目權益),實現 “數

字空間與物理世界的價值互通”,而非單純的鏈上符號化,讓 “鏈上星域” 成為鏈接實體資產的真實價值載體。

 

 

<!--[if !supportLists]-->3. <!--[endif]-->多技術與機制融合,驅動重資產向加密原生單元轉化

POLS 通過三大核心技術與機制的深度融合,確保重資產轉化的 “可持續性、協同性與穩定性”:

元宇宙三維分布式節點的沉浸式交互:結合元宇宙場景設計,為 RWA 對應的鏈上星域提供沉浸式可視化交互 —— 用戶可通過三維節點直觀查看所持有重資產的實時狀態(如高端制造設備的運行數據、不動產的空間布局),增強鏈上權益的 “實景感知”,解決傳統 RWA 項目 “鏈上鏈下脫節” 的體驗痛點;

PoNE 網絡效應共識的高效協同:依托“網絡效應證明” 機制,通過 “星際引薦”(5% 直推獎勵)吸引更多用戶參與 RWA 質押,同時 “星盟治理”(芽萌-共生 等級體系)讓持有不同重資產權益的用戶形成協同社區 —— 例如新能源項目對應的星域持有者可通過星盟投票共同決定資產運營策略,實現 “可社區共同治理”;

通縮型星域質押的價值穩定:借助“價值黑洞” 機制(20% 交易稅永久銷毀)與“動態平衡模型”,RWA 對應的鏈上權益單元(星域)可通過通縮實現價值錨定 —— 隨著線下重資產增值與鏈上代幣銷毀,星域的單位價值同步提升,避免傳統 RWA 代幣 “價格與資產價值背離” 的風險,保障轉化後權益的價值穩定。

 

<!--[if !supportLists]-->4. <!--[endif]-->落地普惠價值,提供 RWA 數字化可複制路徑

POLS 的創新最終指向 “讓任何個體都可擁有鏈上星域,分享實體經濟增長” 的普惠願景(核心價值導向):一方面,通過 “低門檻參與 + 透明化保障” 降低個體參與難度 —— 明確的 “多輪智能合約審計”“鏈上記錄可查”,確保普通用戶的權益安全;另一方面, “發展路線圖” 清晰規劃了 RWA 生態的落地節奏:從 Phase 1(2025 Q4)搭建星域質押基礎,到 Phase 2(2026 Q1-Q2)完善社區治理,再到 Phase 3(2026 H2)啟動 RWA 橋接測試,形成 “基礎搭建 - 生態完善 - 資產對接” 的漸進式路徑。這種路徑可複用於不同類型的重資產(如從新能源擴展至全球不動產、高端制造),為全球 RWA 數字化提供 “可參考、可複制” 的範本,推動實體經濟與 Web3 生態深度融合。

 

 

 

 

 

 

 

 

 

 

 

第七章 發展路線:我們的星辰征程

 

POLS 的發展分為三個核心階段,每個階段均有明確的目標與裏程碑,確保生態穩步推進,逐步實現 “可持續 Web3 經濟體系” 的願景:

Phase 1:「星火初燃」(2025 Q4) - 生態啟動與基礎搭建

核心目標:完成生態基礎建設,吸引首批用戶參與,驗證質押協議與經濟模型的可行性。

關鍵裏程碑:

上線 DAPP 芽萌 版本,支持 “瑩輝”到“源初” 的質押功能,啟動創世質押獎勵活動(4.95億枚 POLS 用於獎勵早期質押用戶)。

成立 POLS 官方社區(Discord、Twitter、Telegram),完成首批社區成員招募(目標 1000 人),舉辦線上 AMA 活動,介紹生態願景與規則。

啟動多簽錢包與時間鎖管理,將共同體金庫初始資金(0.5 億枚 POLS)注入,確保星際引薦獎勵與分紅正常發放。

Phase 2:「星鏈織網」(2026 Q1-Q2) - 生態擴張與治理啟動

核心目標:擴大用戶規模,啟動社區治理,上線 NFT 與跨 Layer2 功能,增強生態粘性。

 

關鍵裏程碑:

當社區總質押用戶達到 1 萬人時,觸發 “首次宇宙大爆炸”,上線 “星域 NFT 身份系統”,為用戶生成唯一的星域 NFT,支持 NFT 質押與分紅。

完成與 BSC Layer2(OpBNB)的兼容,將質押、分紅等高頻操作遷移至 Layer2,降低用戶交易成本。

啟動 “星域議會” 治理模式,由質押量前 100 名且星盟等級≥林语 的用戶組成議會,開始接受社區提案(如銀河常數調節、新星域上線)。

1-2 家 GameFi 項目達成合作,上線 “星域主題” 遊戲模塊,支持用戶使用 POLS 代幣購買遊戲道具、獲取遊戲獎勵。

啟動漏洞賞金計劃,邀請白帽黑客測試生態安全,提供最高 10000 枚 POLS 的漏洞獎勵。

Phase 3:「星際穿越」(2026 H2) - 跨鏈與 RWA 布局,走向去中心化

核心目標:實現跨鏈互操作性,探索 RWA 橋接,完成治理去中心化,將 POLS 打造為 “鏈上 - 鏈下資產互通的生態平臺”。

關鍵裏程碑:

完成與 Avalanche Arbitrum、Polygon zkEVM 等 Layer2 方案的兼容,通過跨鏈協議(如 LayerZero)實現不同 Layer2 網絡間的星域權益互通與代幣跨鏈轉賬。

當星盟 森罗 及以上用戶達到 1000 人時,觸發 “第三次宇宙大爆炸”,上線 “RWA 橋接測試版”,與泰國本地新能源項目合作,支持用戶通過 POLS 質押兌換線下資產份額。

進入 “星系自治” 階段,基金會完全移交治理權,所有提案由社區通過鏈上投票決定,執行機制完全去中心化。

完成與 2-3 家 NFT 平臺的合作,發行 “限量版星域 NFT”,支持 NFT 在 OpenSea 等平臺交易,形成 NFT 生態閉環。

發布生態年度報告,公開資金使用、用戶增長、技術進展等數據,接受社區監督,規劃下一階段(2027 年)的發展目標(如全球 RWA 合作擴展、模塊化區塊鏈適配)。

 

 

 

第八章 風險管理和合規聲明

  

1. 技術風險減緩:智能合約審計、漏洞賞金計劃與應急響應

盡管 POLS 已采取多輪審計等安全措施,但 Web3 行業仍存在智能合約漏洞、黑客攻擊等技術風險。為此,POLS 制定了全方位的風險減緩方案:

智能合約審計:權威審計機構合作,對核心合約進行多輪審計。審計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合約邏輯漏洞、整數溢出 / 下溢、權限控制缺陷、重入攻擊風險等。審計完成後,將審計報告全文公開至官方 GitHub 與社區,接受用戶監督;若審計發現漏洞,將立即組織開發團隊修複,修複後重新審計,確保合約無風險後再上線。

漏洞賞金計劃:在 DAPP 芽萌 上線後,啟動 “漏洞賞金計劃”,邀請全球白帽黑客(安全研究者)參與生態安全測試。根據漏洞的嚴重程度(如高危、中危、低危),提供不同金額的 POLS 代幣獎勵(高危漏洞獎勵最高可達 10000 枚 POLS)。漏洞提交與審核流程完全透明,通過官方漏洞平臺(如 HackerOne)進行,確保公平公正。

應急響應機制:成立 “安全應急小組”,由核心開發者、審計機構代表、社區安全專家組成,24 小時待命。當發生智能合約漏洞、黑客攻擊等緊急情況時,應急小組將立即啟動預案:

暫停合約功能:通過時間鎖合約暫停質押、交易等核心功能,防止損失擴大。

資產轉移:若涉及資金安全,立即通過多簽錢包將共同體金庫、生態引擎的資金轉移至安全地址。

漏洞修複:組織開發團隊緊急修複漏洞,修複後由審計機構驗證,確認安全後重啟合約。

社區通報:及時通過官方 Twitter、Discord 等渠道向社區通報事件進展,說明風險情況與應對措施,避免謠言傳播。

 

2. 經濟模型風險控制:OTC “引力錨定” 機制與個人賣出限額

為防止 “代幣價格劇烈波動”“大額拋盤沖擊市場” 等經濟模型風險,POLS 設計了兩大風險控制機制:

<!--[if !supportLists]-->• <!--[endif]-->OTC “引力錨定” 機制:POLS  OTC 合約會根據 “生態內質押率”“共同體金庫餘額”“市場交易均價” 三個核心指標,動態設定 OTC 交易的價格區間,形成 “引力錨定”。

<!--[if !supportLists]-->• <!--[endif]-->個人賣出限額:為防止 “大額拋盤導致價格暴跌”,POLS 對用戶的單日賣出量設定上限,限額與用戶的星盟等級掛鉤單賬戶累計賣出量  OTC累計買入量3倍。

3. 法律實體與合規框架

POLS 高度重視合規性,通過明確法律實體、制定合規聲明,確保生態運營符合全球法律法規,保護用戶權益:

法律實體:POLS 基金會(注冊於泰國):POLS 基金會是在泰國合法注冊的非營利性實體,注冊地址與相關法律文件已在官方網站公示。基金會的核心職責包括:

監督協議初期發展:制定生態初始規則,協調開發團隊與社區的關系。

管理社區金庫:負責共同體金庫、生態引擎資金的合規使用,定期發布資金使用報告。

推動合規建設:與泰國及全球其他地區的監管機構溝通,確保 POLS 的運營符合當地法律法規,如反洗錢(AML)、客戶身份識別(KYC)等要求(若當地監管要求)。

合規聲明:

POLS 協議是開源、去中心化的軟件,其核心代碼已上傳至 GitHub,任何人均可查看、審計、使用,但需遵守協議的開源許可證(如 MIT 許可證)。

POLS 代幣是功能型代幣,僅用於訪問 POLS 生態的服務(如質押、治理、分紅),不具有證券、期貨等金融工具屬性,不承諾任何固定收益。

用戶參與 POLS 生態前,應自行了解並遵守其所在地的法律法規,確保參與行為合法合規。若用戶所在地法律法規禁止參與加密貨幣相關活動,請勿使用 POLS 的服務。

參與 POLS 生態存在一定風險(如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監管風險),用戶需自行評估風險,對自身的參與行為與資產安全承擔全部責任,POLS 基金會及開發團隊不承擔任何因用戶參與導致的損失。

 

 

 

 

 

第九章 加入我們的星河遠征

 

POLS 生態:一個為長期價值而生的設計

Web3 行業充斥著短期投機、價值空心化項目的當下,POLS  “長期價值” 為核心,構建了一套 “技術安全、經濟可持續、治理公平” 的生態體系:

技術上:以 BSC 為基礎,通過多輪權威審計、時間鎖管理、多簽錢包,保障生態的安全與可擴展;未來將兼容 Layer2 與跨鏈協議,為生態擴張預留技術空間。

經濟上:以 “通縮螺旋 + PoNE 機制” 為雙引擎,通過 20% 交易稅銷毀驅動通縮,通過共同體金庫獎勵長期參與,實現 “產出與銷毀的動態平衡”,確保代幣價值長期穩定增長。

治理上:遵循 “漸進式去中心化” 原則,從基金會引導到星域議會,再到完全的星系自治,讓社區逐步掌握生態決策權,確保生態決策符合大多數用戶的利益。

POLS 的目標並非成為一個 “短期賺錢工具”,而是打造一個 “可持續的 Web3 經濟生態”,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通過質押、治理、推廣,分享生態增長的長期價值,實現 “個體與生態共同成長”。

 

 

附錄:

星際術語表

術語

定義

星域

POLS 生態的質押單元,分為螢輝、星輝、月華、辰耀、曦光、星璇、

源初 6 個等級,對應不同的質押門檻與收益

銀河常數

120 天生效的全局調節機制,動態調整星域的產出系數與周期,保障系統永續

網絡效應證明

POLS 的增長機制,通過星際引薦、星盟治理、共同體金庫,將用戶行為轉化為生態增長動力

星際引薦

PoNE 機制的直推獎勵,推薦人可獲得被推薦人質押收益的 5%

星盟

POLS 的社區組織形式,分為 芽萌-共生 等級,權益值決定等級,對應不同的治理與分紅權益

共同體金庫

50% 交易稅注入的資金池,用於星際引薦獎勵、星盟分紅與生態應急

價值黑洞

接收 20% 交易稅的永久銷毀地址,減少代幣流通量,驅動通縮

生態引擎

接收 30% 交易稅的資金池,用於技術開發、市場運營與流動性支持

宇宙大爆炸

基於社區規模解鎖生態新功能的機制,如用戶達到 1 萬人解鎖星域 NFT 系統

星系自治

POLS 治理的終極階段,完全由社區通過鏈上投票決策,去中心化管理生態